数字化时代,超融合值不值得再做一遍?
常看常新,或许正是中国云计算行业螺旋向上发展的魅力所在。随着互联网行业云化趋于稳定,上云的市场需求正逐渐转向政府、金融、工业等传统领域蔓延,中国电子云则是这一阶段云计算发展的代表厂商之一。
“坦率地讲,中国电子云是云计算领域的一个迟到者,但并不是一个弱者”,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曹心驰表示。
中国电子云副总裁、IT产品线总经理 曹心驰
一方面,中国电子云作为中国电子网信技术系统输出平台,正凭借先进的技术、安全可靠的产品,积极地帮助传统行业客户上云。
另一方面,中国电子云并不是从零开始,当前中国电子云很多研发工程师已经是第三次做云计算和存储,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在航天工程 “系统论”的指导下大大提升了产品研发的效率。
IT产品线即是中国电子云进军云计算领域的典型路径,2022年3月份成立,目前已经拥有仓山CeaCube超融合和仓海CeaStor存储两个产品家族,面向不同的客户市场需求,一共推出了12款产品。
01
产业数字化的七层模型
从产业数字化的角度来看,可以用一个七层模型来定义市场,第一层是数据中心和机房建设,第二层是IT基础架构,第三层是系统平台和中间件,第四层是业务智能和云服务,第五层是数据创新解决方案,第六层是业务创新解决方案,第七层是数字产业化方案。
如果与中国电子云的发展对照,中国电子云从2019年进军现代数字城市领域,直接从第六层业务创新解决方案切入市场,并向第七层数字产业化发展,帮助各地政府建设数字城市。
同时,中国电子云2020年发布云与智能业务,进入第四层业务智能和云服务市场,打造了自主的(CECloud)公有云服务,并向第三层系统平台和中间件发展,自主研发了(CCOS)分布式云原生操作系统和丰富的中间件产品。
2021年,其启动数据创新业务,在第五层数据创新市场打造数据中台产品和数据要素解决方案。今年IT产品线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子云在第二层IT基础架构市场构筑产品和竞争力,自主研发了软硬件一体的超融合产品和存储产品。
“单品先进、系统优化、体验最优”,这是中国电子云所遵循的系统论指导。而在产业数字化的七层模型上,中国电子云也在逐渐补充版图,以超融合和云存储为拳头产品,在短时间内建立了自己的竞争力。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我们听取了政企以及关键行业客户的需求,将这些需求理论化、架构化和技术化,大大提升了我们产品研发的效率,加速了IT产品线的成立。”曹心驰介绍。
据了解,中国电子云的IT产品线的战略在短期内聚焦于存储和超融合这两大核心产品,围绕信创和数字化的需求,依托PKS自主计算的底座,用创新的理念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简单的标准化IT基础架构产品和服务,并与合作伙伴共同服务客户。
02
超融合登上云原生新梯
在云计算发展的任何阶段,能够将客户需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都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电子云是央企云计算的代表企业,距离当下的上云主力客户群体足够近,且搭建了由需求到产品的通路,让超融合焕发云原生之力,就是中国电子云的实力体现。
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随着云计算市场的不断发展,其技术趋势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很多企业都开始选择超融合基础设施作为云化的主要选择,到202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也将突破300亿元。
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云化的时候选择了超融合基础设施,获得了高扩展性、便捷部署、高效运维,还有统一管理等一系列好处;与此同时,超融合的能力和场景在不断拓展,除了底层的基础设施以外,也在向一些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延伸,向上支撑更灵活的应用。
中国电子云超融合产品总经理李炜表示,其超融合产品设立之初,就基于云原生架构打造的分布式底座,云原生底座先天就是为云构建的,所以中国电子云能够实现混合架构,超融合体系和专属云、公有云体系浑然一体。
对于客户来说,云原生分布式架构可以实现统一的技术架构,统一的基础设施,统一的管理,统一的运维等等,用户在使用云的过程中,不用关心底层的技术架构到底是国产化,还是x86架构,用户只用关心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云原生架构屏蔽了差异化技术路线所带来的问题,从而提供更好的体验。
中国电子云CeaCube X86一体机与CeaCube信创一体机采用相同的架构,具备兼容多类型CPU芯片的优势,并能够实现统一管理,此外在功能上,从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超融合管理平台,两个版本都具有相同特性。
而在产品价值上,中国电子云CeaCube产品具有架构融合、运维极简、安全可靠三重优势,具备三类场景化解决方案:虚拟化解决方案以产品为中心构建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于资源池的需求;超融云架构解决方案以平台为中心构建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于平台服务化、自服务的要求;混合云架构解决方案以业务为中心构建解决方案,满足用业务场景对于不同类型云服务提供不同类型的资源及服务能力的要求。
03
中国电子云的局面与牌面
与初生期的云计算行业相比,中国电子云处在不同的云时代,眼前的局面与手中的牌面,一为洞察产业趋势的理解,一为整合资源能力的手段,也推动着中国电子云不断向前发展。
曹心驰提到,当前的技术环境与十年前不同,云技术路线已经经过了验证,处于一个比较成熟的状态,所以现在比拼的不是技术路线的选择,而是在技术层面的深度发掘里面的价值的潜力。
例如中国电子云认为,超融合未来不仅仅是提供虚拟化的能力,还要提供各种各样容器的能力,承载各种各样服务化的能力,未来的超融合架构一定是一个更加融合的架构,不仅仅是聚焦在计算、存储、网络,一定会融进很多其他的服务,比如PaaS层的服务,构建一个超级“超融合”的品类。
因此在产品设计或者在定位之初,中国电子云就按照拼积木的方式去组合对应产品,解决客户的需求,为未来预留了想象空间。
除了超融合产品之外,中国电子云存储产品也在今年1月份正式发布后宣布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正式推出CeaStor仓海存储全系列产品。
“针对用户不同业务场景和数据类型,中国电子云打造了两条存储产品线,一是面向数据库虚拟化等传统业务高可靠、高性能、低时延的集中式存储,二是面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业务海量文件高扩展性的分布式存储。”中国电子云存储产品总经理陈侃介绍到。
过去几年,有不少厂商或者业内人士宣称发布云原生存储或者支持云原生,大部分是通过CSI或者接口和前端云平台做适配,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云原生存储。
中国电子云CeaStor在存储内部就集成了云原生模块,除了能提供独立的集中式和分布式存储产品之外,也能联合中国电子云、公有云和专属云平台,对外提供文件、块、对象等多种云存储产品。仓海存储对于云计算场景有着丰富的适配和优化经验,对于容器或虚拟化云平台,有着良好的兼容性,支持多云流转和云管接口。
中国电子云已经验证了系统论立于云计算产业的可行性,而不断丰富的技术产品,循序渐进的业务场景拓展,显示出其源源不断的商业正向循环路线,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为企业提供趁手的数字化平台与实战经验。